四大野战军中,一二号首长是司令与政委,那第三把手分别是谁?
1948年11月,中央军委颁布了《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》,这是解放军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整编行动。当时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,为适应战局发展需要,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四大野战军,并按照战略区域划分为西北、中原、华东和东北四个野战军。这种划分方式既便于统一指挥作战,又能充分发挥各战区部队的地域优势。
1949年1月15日,随着平津战役接近尾声,东北野战军已成功入关作战。此时继续沿用地域番号已不合时宜,中央军委迅速作出调整,发布《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》,将原四大野战军依次改称为第一至第四野战军。这一重要调整使解放军指挥体系更加规范统一,该编制一直沿用到解放战争胜利后的1950年才逐步调整撤销。
在四大野战军的领导架构中,司令员和政委是核心领导,那么谁才是各野战军的第三号人物?他们又获得了怎样的军衔?让我们逐一分析:
展开剩余71%一、第一野战军
第一野战军由彭德怀同志兼任司令员和政委,实行一元化领导。由于未设副政委,副司令员张宗逊成为实际上的二把手。张宗逊资历深厚,曾统管西北地区所有武装力量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央最初曾考虑由他接替彭德怀,但最终仍由彭德怀担此重任。
1947年初,面对胡宗南20万大军的进攻,陕北我军仅有不足3万兵力。危急关头,中央组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,由张宗逊任司令员。在西华池战斗中,他率部与敌激战三天,虽击毙敌旅长,但因敌众我寡被迫撤退。彭德怀对此战果极为不满,严厉批评了张宗逊的指挥失误。但彭总并未因此否定张宗逊,仍委以重任。随着部队整编,该部先后改编为西北野战兵团和第一野战军。
第一野战军的三号人物当属甘泗淇。这位红军时期就担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老革命,在解放战争中推行的诉苦和三查整军运动成效显著,深得官兵爱戴。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二、第二野战军
刘伯承、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素有刘邓大军之称。在这支劲旅中,张际春作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,是当之无愧的三号人物。1949年2月二野成立前委时,张际春与刘邓并列前委核心成员。有趣的是,在二野胜利展览中,张际春的画像常与刘邓并列展出,但他总是谦虚地要求撤下自己的画像。
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后来转入地方工作,因此未参与1955年授衔。对此他淡然表示:肩章上的星星多少并不重要,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根本。这种高风范令人敬佩。
三、第三野战军
陈毅、粟裕统帅的第三野战军中,副政委谭震林位居第三。他与粟裕资历相当,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百韬兵团时立下汗马功劳。第三野战军前委由陈毅、粟裕、谭震林等五人组成。虽然谭震林完全具备大将资格,但因转入地方工作而与军衔失之交臂。
四、第四野战军
很多人误以为刘亚楼是四野三号人物。实际上在四野整编时,他已调任14兵团司令员。即便在任参谋长期间,其地位也不及谭政。作为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,谭政在罗荣桓养病期间代行其职,是名副其实的三号人物。四野前委八人名单中,他紧随林彪、罗荣桓之后位列第三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